新能源

一種地熱能可再生資源量的新算法

    能源是一個國家持續發展的基石。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步伐的加快,對能源的需求持續增加。作為一個資源匱乏,人口眾多的國家,能源消耗是一個沉重的負擔。新能源的發展已經擺在了應對能源危機的首要位置。

    近年來,為了減少空氣污染,政府大力推廣包括地熱在內的清潔能源應用,進一步推進了地熱開發利用。為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與資源環境約束的新挑戰,建設低碳城市成為北方未來發展的戰略方向,開發地熱資源是北方實現節能減排的重要措施之一。

    地熱用于供暖能夠充分發揮中低溫地熱資源的特點。地大熱能供暖事業部專家介紹:國內建筑能耗在總能耗的比重由20世紀70年代末的10%增長到近幾年的30%。而采暖空調在總建筑能耗中占55%。傳統的鍋爐供暖會造成二氧化碳的排放和能源浪費。目前全國推廣建筑節能,倡導在建筑中應用可再生能源,包括地熱能的使用。北京市擁有10個地熱田,面積約2760km2,它們多是以區域性構造斷裂為邊界。

    我國北方地區地熱資源具有十分巨大的開發潛力,利用前景十分廣闊。地熱資源開發利用對于調整我市能源供應結構、緩解能源供應壓力、保障能源供應安全、促進地區經濟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2013年繼國務院印發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后,北京市隨后發布了《北京市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到2017年,全市空氣中的細顆粒物年均濃度比2012年下降25%以上,控制在60ug/m3左右。

    由于以往對地熱資源的可再生性認識不足,傳統計算方法中單純強調可開采量,不能真實反映地熱資源中蘊含的可循環利用的熱量,造成計算值偏小。

    依據《北京地熱資源2006-2020年可持續利用規劃》,全市各熱田計算面積2760km2內,開采深度3500m以內熱儲層中儲存的總熱量為500.772×1015kJ,相當于284.67億t標準煤的發熱量(標煤量按燃效60%的發熱量換算,下同);儲存的地熱水量179.73億m3,其中蘊藏熱量3772.49×1012kJ,相當于2.15億t標準煤的發熱量。按儲存地熱水總量的0.45%計,每年可開采地熱水約8085萬m3,可從熱水中獲取熱量16.97×1012kJ,相當于96.49萬t標準煤的發熱量。

    若全部采用地熱梯級利用(熱回收)結合其他輔助清潔能源方式對建筑物進行供暖,將利用溫差提高一倍,則地熱井功率為3.92MW。按每平方公里2.78個抽灌系統計算,每平方千米的熱功率為10.90MW。

    新算法能更好的突出地熱資源的可再生性,在理論上很大程度的能突出地熱能供暖的經濟價值和不可估量的環境價值,地大熱能作為地熱能開發利用的高科技企業,積極順應新能源時代對于地熱能城市建筑供暖方面的需求,依靠自身強大的地熱勘察地熱鉆井技術實力,一流地熱能供暖開發團隊,在地熱能供暖行業,積極為新開發的城鎮地產提供地熱能供暖系統的一站式服務,用綠色環保新能源為地產行業提供新的發展契機,創造更多更持久的經濟收益與生態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