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節能

國內外六大零碳建筑案例

地大熱能零碳建筑是在不消耗煤炭、石油、電力等能源的情況下,全年能耗由場地產生的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節能建筑零碳建筑節能效果顯著,是節能理念的最佳體現。

 

世界首個零碳社區——英國貝丁頓社區

國內外六大零碳建筑案例-建筑節能-淺層地熱能-地大熱能


貝丁頓(BedZED)零碳社區位于英國倫敦西南的薩頓鎮,由英國著名生態建筑師比爾·鄧斯特(Bill Dunster)設計。占地1.65公頃,包括82套公寓和2500m2的辦公和商住面積,是世界上第一個完整的生態村,也是英國最大的零碳生態社區,被譽為人類的“未來之家”,如今已成為世界低碳建筑領域的標桿式先驅。


作為典型的綠色生態社區,貝丁頓“零能源”理念自始至終貫穿于社區的規劃、設計、建筑、環保等諸多硬件上,更體現在它所推崇的綠色文化、環境道德和完善的環境管理體制的建立上。實踐證明,在實現社區低碳和可持續的同時,居民也獲得了高品質的住宅和居住環境及體驗。


新加坡首座零碳建筑——新加坡建設局辦公大樓


新加坡建設局辦公大樓是新加坡首座零碳建筑,并且是由一棟老房子改造的,目前這座外表嶄新的建筑已成為新加坡樣板建筑,集成了采光、通風、清潔可再生能源、綠植等多項綠色設計與技術


為了有效遮擋陽光和利用太陽光,這座零碳大樓外墻按照適當的光照角度設置了遮陽板和導光板,阻止強烈的陽光透過玻璃直接射入室內,起到降溫作用的同時,還可以將自然光線更深地反射到辦公室,增加辦公室的亮度,從而減少電源的使用。大樓擁有幾個天井,通過導光管將太陽光從各管口折射進來,而且這個自然采光燈的亮度是可以人工調節的。另外,整棟大樓已實現電能的自收自支。樓頂的太陽能板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在發電高峰時還可將電能輸送到公共電網,從全年情況看,發電量略有結余。


國內外六大零碳建筑案例-建筑節能-淺層地熱能-地大熱能


中國首座實踐零碳排放公共建筑——上海世博零碳館

國內外六大零碳建筑案例-建筑節能-淺層地熱能-地大熱能


2010年上海世博會零碳館是世博會歷史上第一個以節能減排為主題的場館,也是中國第一座實踐零碳排放公共建筑


零碳館位于上海世博園區城市最佳實踐區,總建筑面積2657m2,由南北兩棟四層的連體建筑構成,是向全球展示城市層面節能減排設計的最佳案例。


零碳館從自然界收集陽光、空氣、電力和水,利用太陽能風能和水源熱能聯動來實現空間內的通風、制熱、制冷和除濕等,滿足人居舒適性的各項要求。坡屋頂上大面積的太陽能板,提供館內運營所需采暖制冷、太陽能熱水。建筑的北面通過漫射太陽光培育綠色屋頂植被,由雨水收集系統和滴灌技術,自動對屋頂植被進行灌溉,這些植物不僅僅是作為裝飾,還是中和碳排放不可缺少的角色。


零碳館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五顏六色的風帽,跟隨風向靈活轉動,利用溫壓和風壓將新鮮的空氣源源不斷地輸入每個房間,并將室內的污濁空氣排出,隨時保持室內空氣純凈和舒適。


國內外六大零碳建筑案例-建筑節能-淺層地熱能-地大熱能


世博零碳館除了利用傳統的太陽能、風能實現能源“自給自足”外,還取用黃浦江水,利用水源熱泵作為房屋的天然 “空調”;用餐后留下的剩飯剩菜,也被降解為生物質能,用于發電。在世博會零碳館還展示了地產、交通、建材及跨行業在節能減排、對抗氣侯變化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中國香港首個零碳建筑——零碳天地

這片耗資2.4億港元打造的城市綠洲,包括一棟集綠色科技于一身的兩層高建筑,以及環繞其四周的全港首座原生林景區,通過綠色設計和清潔能源技術,不僅成功消滅建筑自身的碳足跡,還有多余電力回饋城市電網。

國內外六大零碳建筑案例-建筑節能-淺層地熱能-地大熱能

項目運用了被動式建筑設計,最大限度使用自然資源,力求從源頭降低建筑對能源的依賴。建筑物位置、座向及形態均經過巧妙設計,考慮到微氣候的研究,盡量采用該處的大自然熱能及通風。考慮到香港的高溫和高濕度的氣候,特意規劃綠化環境,綠化覆蓋率高達50%,打造香港首個都市原生林。此外,建筑物錐狀和長形的形態,能同時增加室內的空氣流通和采光,并減少建筑物吸收到太陽熱量;而內部的對流通風布局,可增強自然通風,達到減低空調需求(qiu)。外墻(qiang)方面,采用了高性能(neng)外墻(qiang)和玻璃(li)及室外遮陽(yang),降(jiang)低建筑物總熱傳值(zhi)。


項目設計概念高度結合了再生能源科技及建筑技巧,充分體現了環保效益。高濕度的氣候,特意規劃綠化環境,綠化覆蓋率高達50%,打造香港首個都市原生林。此外,建筑物錐狀和長形的形態,能同時增加室內的空氣流通和采光,并減少建筑物吸收到太陽熱量;而內部的對流通風布局,可增強自然通風,達到減低空調需求。外墻方面,采用了高性能外墻和玻璃及室外遮陽,降低建筑物總熱傳值。項目設計概念高度結合了再生能源科技及建筑技巧,充分體現了環保效益。


國內外六大零碳建筑案例-建筑節能-淺層地熱能-地大熱能


中國臺灣首個零碳建筑——綠色魔法學校

綠色魔法學校是中國臺灣第一座零碳綠建筑,并取得臺灣鉆石級綠色建筑標章認證。項目百分之百使用環保建材,由成大建筑、土木及工程科學等系多位教授組成設計團隊,花了近3年時間建構,地上三層、地下一層,2011年啟用。項目采用了13種綠建設計手法,包括5種建筑本體與自然通風的軟性節能手法、2種設備減量的方法、5種設備節能技術以及再生能源技術。其中最精彩的是采用自然浮力通風的技術,讓一座300人國際會議廳在冬季四個月可以不開空調,采用陶瓷復金屬燈二次反射照明設計,讓國際會議廳達到節能四成的水準。


為了揭示碳足跡,研究團隊計算綠色魔法學校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發現它比一般辦公建筑物減少51.7%的碳排放。成功大學為了進一步把它打造成零碳,特別撥出校區內47000m2的綠地以創造一大片亞熱帶雨林,使其成為名符其實的零碳綠建筑。這不但是中國臺灣第一座,也是世界第一座以造林的“碳中和措施”達成零碳建筑的先例。


國內外六大零碳建筑案例-建筑節能-淺層地熱能-地大熱能


天津首座零碳建筑——中新天津生態城公屋展示中心

中新天津生態城公屋展示中心集眾多先進環保技術于一身,如屋頂太陽能光伏板提供足夠使用的電能、基于煙囪效應的通風系統實現室內外空氣循環、利用導光筒折射和反射太陽光為室內照明、地源熱泵為建筑內供熱制冷等等。整棟建筑的面積為3467m2,通過應用先進建筑技術、多種可再生能源實現零碳排放,成為天津首座零碳建筑。


菱形建筑結構充分吸收利用太陽光、地熱能與通風保證體感舒適,燈具亮度靠室內光亮度自動調節,還有一套控制系統對整棟建筑進行集中管理。這套系統對建筑內部所有設備能耗進行集中監控與管理,從而進一步降低能耗、節約資源。


國內外六大零碳建筑案例-建筑節能-淺層地熱能-地大熱能


上一篇 > 綜合能源多能互補在建筑節能中的應用

下一篇 >沒有了